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河南农村老人手工做扫帚,上火烤再用石头压,一年能做一千多把

    信息发布者:chengyuan228
    2019-06-28 15:48:11   转载

    2019年6月27日,在河南许昌禹州市神垕镇槐树湾村,今年72岁的侯旭老人正和老伴一起在院子里做扫帚。因为时间跨度太长,侯师傅已经记不清这是他第几个年头做扫帚了,印象中他不满十八岁就跟着父亲学了这门手艺,这一做就是五十多年。

    大扫帚用竹子做成,在过去的农村主要作为农具来使用,特别是在麦收、秋收的时节,家家户户都要有一把这样的扫帚来扫粮食。现在农村的生产方式也变了,扫帚已经很少作为农具来使用,大多数时候都被用作清扫工具,扫个院子或者道路。

    侯师傅所在的村庄处于浅山丘陵地带,在村子周边的一片山坡上,他种着二亩多竹子,这种竹子长的不高,细枝繁多,正适合做扫帚用。每年的农历二月份,侯师傅会把这些竹子割回家,经过晾晒,然后进行下一步处理。

    这些晾干的竹子,要经过选苗、分苗、打叶、打枝等几道工序,才能进行捆扎,过去侯师傅捆扎都是全手工,每一把都需要用牙齿咬着绳子用力拽,常常工作一天下来,吃饭的时候连馍都咬不动。后来他花几十元买了这台加力器,再捆的时候牙齿就不用受苦了。

    侯师傅做的扫帚分两种,一种是带木把的,一种是用竹子做把,其中带木把的用起来比较轻巧,最受市场欢迎,“香椿木做把最好,桑木的不好刮,洋槐木太沉,杨木容易变形。”侯师傅说到。

    扎好的扫帚,竹枝蓬起来像一把扇子,这时候还要对这些“扫帚毛”进行定型和修整,就像旁边放的那些一样,一看就非常平整美观,用起来也比较顺手。

    在侯师傅家院子里的一角,有这样一座生着火类似灶台的东西,侯师傅说这个叫“土龙”,是专门垒成用来做扫帚的。用火来改变材料的形状,是劳动群众智慧的体现,像农村用木头做的桑杈和椅子,都离不开火。

    “土龙”的顶上有一个宽窄固定的“过道”,扫帚毛在这个过道里经过火烤,另外再用一把类似刷子的工具,在扫帚毛上来回移动,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刷去多余的叶子,二是顺带再趁热修整下形状。

    扫帚毛修整完毕,此时还需要用一个木板进行压制,这时候需要两个人相互配合,侯师傅的妻子用力往下压,然后侯师傅拽着扫帚从木板底下经过,刚拉的时候还要往上跷几下,让扫帚把和扫帚毛之间形成一个弧度。

    趁热从土龙里拿出来的扫帚毛,要赶紧用两块大石头压上,这时候后面还要用凳子把扫帚把支起来,支起来的目的还是要形成弧度,因为只有这样,扫帚在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贴合地面,另外使用的人还不用弯腰。

    在搬开石头之前,侯师傅拿来一把斧子,沿着石块的边儿,剁去多余的竹枝,这时候一把扫帚就做成了。侯师傅做扫把的时候并不是一把做到底,而是集中做一道工序,然后再集中做另一道工序,虽然只有两个人,可这情形也像一条小生产线。

    一把价值二十八元的扫帚,从割竹子到做成成品,看起来着实不容易。侯师傅现在一年能做一千多把扫帚,销量已经大不如前。“过去一年能做几千把,这手艺不行了,早晚要消失,孩子们没人学,我们现在还能干的动,干一天是一天,不多给孩子们找麻烦。”侯师傅说到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